開放淡水
註冊
Advertisement

關於淡水清水巖奉祀蓬萊老祖的緣起,相傳道光咸豐年間,有船戶攜清水祖師神像來滬尾淡水港化緣,為興福寮擔賣菅尾者所知悉,乃盡集眾人當天所賣三十多擔菅尾之所得,將神像迎請上岸,此即為本尊蓬萊老祖之由來。日後,又為滬尾街的安溪翁姓頭人自興福寮迎駕下山,奉祀於布埔頭翁姓祖厝的公廳內,供街眾祈拜。同治六年(1867)祖師遶境石門,落鼻示警,石門鄉民因以免去震災之禍,遂以「落鼻祖師」聞名。淡水地區每遭瘟疫、蟲、旱等災,屢蒙祖師佛力救治,尤其光緒十年(1884)清法戰爭滬尾之役,咸信祖師顯聖,懼退法軍,因獲敕賜「功資拯濟」御匾。又相傳神像木屑可以治病,本尊老祖底部左側竟為街眾摳缺一角。昔日衛生不良,每逢溽暑,時疫流行,地方人士乃備神輿迎駕遶境,疫癘遂息,此或係五月初六祭典之由來。又因祖師神力昭彰,滬尾街眾竟也將司法神之神格加諸祖師身上,而有「暗訪」出巡之儀式。

再據臺北廳《社寺廟ニ關スル調查》〈廟宇ニ對スルト人民歸響的情況〉: 廟宇對於人民影響的情況:剛開始僅侷限於安溪縣人祭祀,近二十年來(約1895年前後)成為淡水街全部及附近市集部落人民信仰所在,其中以迎祖師公治病的場合最為盛大。 廟宇的中心團體:主持祭祀及其他庶務的為翁權及周金釵兩名安溪人。 歸依人民之數目:淡水支廳的全體住民。定期的祭典有舊曆正月六日及同年五月六日(祖師公的誕生日)每年兩回,其費用全市街的信仰者醵出。平時及臨時的祭典由附近居住者及翁權的家族,負責朝夕焚香禮拜事宜。建廟基本金,據傳由當時淡水駐地司令官孫開華寄附八百元,另傳部分人士近來提倡建築宏偉壯觀的新廟宇。

由上文得知,蓬萊老祖起初只限於泉州安溪籍人士祭拜的,直到清治末期、日治初期開始,才逐漸擴大到整個淡水街上和鄰近的聚落。因此參拜的民眾也是日積月累,先前的濟生號提供的祭祀空間不敷使用,故於日治昭和六年(1931)成立「淡水清水巖祖師廟興建委員會」,並於現址興建清水巖祖師廟。此事在同年10月1日《臺灣日日新報》〈淡水祖師廟興工建廟〉一篇,報導了淡水清水巖建廟之情形:

淡水街崇祀清水祖師,神靈顯赫,信仰者甚多。惟廟宇係以民家充用,且甚狹窄,故每年祭典之日,參拜者輒擁擠不開,交通為之杜絕。於是該地士商每次提議別建廟宇,以壯觀瞻,然久議未果。者番幸李文珪氏等熱心鼓舞,擇定廟地,請官批認,遂於中秋前二日,由發起人等,邀集該地有志數十名,開建築磋商會於信用組合樓上,先由管理人陳有生氏起述開會辭,然後選任建築委員,許丙氏為委員長,汪明燦氏為副。其他盧阿山、李文珪、吳傳宗、雷俊臣……諸氏,皆為常務委員,即時協議建築諸事宜,滿場贊成通過。建築事務所設於淡水信用組合內,四方善信,有志寄附者,可向該事務所報明云。

但蓬萊老祖在清法戰爭期間庇祐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擊退法軍,而獲光緒帝頒賜「功資拯濟」的御匾,卻引發淡水、艋舺兩地為了爭奪老祖神像於日治時代對簿公堂,此結果造成老祖神像每年的雙月駐蹕淡水,單月則駐蹕艋舺。只是淡水街上的人替祖師舉行慶典的時間為五月,淡水人與艋舺人相互協調,蓬萊老祖神像於五月駐蹕淡水,六月則在艋舺。

清水祖師的信仰能夠大規模擴散到本鎮以外的地方,原因是各地每遭瘟疫、蟲害或是天旱祈雨等,都會來迎請祖師,使該地災疫泯除、稻禾纍纍,因此奉迎祖師神像至該地遶境,沿為「年例」習俗。所以即使蓬萊老祖於該月駐蹕於本鎮,但神像往往都會被外縣市的聚落「請駕」外出,我們從清水巖的紀錄來看,二月老祖多在宜蘭、基隆、新莊、汐止;四月多在臺北市北投區;五月在淡水、三芝、大屯山區;八月則在本鎮郊區。

清水巖除主神為清水祖師外,亦配祀蕭府王爺、地藏王菩薩、保生大帝、五榖先帝、淡水軒西秦王爺。不過主要的慶典為農曆正月初六日恭祝祖師聖誕之「春季祈安禮斗法會」,五月初五、六日恭祝祖師得道暗訪、日巡淡水街區,七月十五日慶讚中元等。在三十多年前清水祖師的暗訪和日巡,蓬萊老祖轎班以本鎮火車站苦力工人組成、蓬萊大祖轎班則為計程車公會組成(後因計程車行沒落,由吉美車行老闆洪傳吉發起「蓬萊大祖會」)、蓬萊二祖轎班為小貨車公會組成,是本鎮最熱鬧的廟會活動,今外地人仍稱「淡水大拜拜」。

參見[]

淡水

資料出處[]

張建隆,《尋找老淡水》,1996,台北縣立文化中心


戴寶村等編,《淡水鎮志》,2006,未刊稿

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