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放淡水
註冊
Advertisement

根據現有極少的文史資料及現況調查顯示,近代淡水地區老人茶室聚集於三個集結區,分別是:馬偕街教堂附近、竹竿厝和長興街水源街一帶。

一、 馬偕街教堂區:五○年代初中期,淡水老人茶文化起始於的馬偕街口、三民街、建設街結市形成的茶室專區,第一家茶店是由當時淡水名女人阿珠在其自家(馬偕街24號)的廳堂開始,俗稱「阿珠店」,每於魚汛未來或天候不良時,漁民都會聚集此處開講閒雜人事,一時門庭若市,名揚淡水,不僅帶動了馬偕街淡水教會附近的熱烙,也帶動了當時淡水茶室風的流行;後因同行競爭激烈、粉味越來越重之下,「阿珠店」被迫關門,生意轉由街口處馬偕街3號的「梅花茶室」接手。後來淡水駐軍漸多,此處也吸引了阿兵哥和老芋仔來尋花問柳,這些茶室更是花名遠播,形成一股「班長文化」熱潮,使得馬偕街禮拜堂東南北三側成為名噪一時的紅燈區(註4),卻也成為淡水一般平民百姓嗤之以鼻、不願靠近的地方(註5)。

六○年代中期,「梅花茶室」附近的老人茶室生意已達鼎盛時期,從三民街金福茶室( 現滬尾文物展示中心對面空地 )到重建街永全旅社(50號)、大方旅社(54號) 等的陸續開張(註5),不僅帶動淡水地區情色產業的發展,也帶動了那卡西走唱文化的流行,原本投靠淡水教會抓龍維生的李炳輝,也拿起了他的口琴在各茶室之間遊走,邊唱邊抓龍討生活。當時馬偕街一帶鶯聲燕語、夜夜笙歌的景象,正好與淡水教會做禮拜、唱詩歌形成了強烈對比;雖然如此,這裡的教堂、偕醫館和和花茶館並存的景象,也成為當時淡水令人稱奇且津津樂道的特殊人文景觀。

到了六○年代末期,這裡好景不再熱潮漸退,獨留下梅花茶室和禮拜堂後方的「玫瑰旅社」,後改名為「紅紅旅社」(建設街5號,現為金紙佛具店),因生意不順,再合併到梅花茶室,又更名為「夜梅花茶室」。但到了八十年代後期,榮景已不復,馬偕街附近幾家茶室皆被鄰近的淡水教會陸續收購,「夜梅花茶室」亦因無法繼續經營、數度轉型無效後,終於在2008年賣給教會並改建為「宣教中心」(註4),現一樓分別為松年大學淡水分校、淡水婦學堂和台灣婦女展業協會所經營的「淡水魚的店」。

現在這一帶新興的老人茶室,除了淡水布袋戲主題館(重建街48號)前身曾是一家清茶館外,尚有三家新開的卡拉OK茶室(建設街9號、重建街9號和74號)在營業。

二、 長興街、水源街區:六○年代末期除了馬偕街教堂區外,在今天的長興街上曾有來成和蝴蝶旅社,中山路上也有秀山莊旅社和清麗旅社(今台灣銀行),現都已不再營業(註2);而長興街巷子裡也曾興建了一棟別有名氣的「平和別館」(英專路79巷12號,後改建為四層樓學生宿舍至今),慢慢地形成了長興街、水源街一帶新興的茶室專區,更因為當時台灣知名布袋戲大亨黃俊雄先生常來此地「喫茶」而身聲名大噪。這時候的夜梅花還是屹立不搖繼續營業,除了取得合法執照外還租下了鄰宅擴大營業(註4)。

另長興街旁中山路68巷原為一條圳溝,後來因為加蓋成為夜市後,更帶動了這一地區茶室的蓬勃發展;而隨著八十年代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,中山路68~72巷內中山福德宮和伍聖宮四周的新建商場裡,以及水源街、仁愛二街一帶的「木瓜下」(註6) 附近,也陸續集結更多的茶室業者,至今全區也還有四五十家以上的老人茶室以轉型卡拉OK型態繼續苦撐經營(大多數為無照營業)。

三、 竹竿厝區:八○年代開始,隨著卡拉OK、夜店的出現,淡水的色情行業也逐漸轉型,另外在昔日「竹竿厝」一帶又結集成為另一紅燈區(清茶、花茶兼有)。舊地名「竹竿厝」的由來,一說是比喻狹窄擁塞筆直的巷道(註7),另一說是比喻比鄰的花茶店前面都設有竹籬笆,以掩飾非法色情營業,也方便尋歡客物色店內美女,再決定是否入內消費,兩說都描繪了當時此地「花茶室」行業的熱鬧喧囂。

現今的中山路129巷菜市場即為拓寬後的舊竹竿厝小巷弄,街道面貌已不復昔日,只剩下亨來和新五福兩家旅社(註8),以及夜花園、梅春園和永樂三家茶室,為淡水現存擁有合法營業執照的五家茶室旅社(註9),雖座落在大道上,景象卻已不復當年竹籬比鄰的茶室小街盛況。

註解:

(註4) 參考「Mr.Tamsui 部落格」,作者:蘇文魁老師。

(註5) 2012.05.19莊武男老師口述於淡水文化工作坊。

(註6) 舊地名「木瓜下」,大約是以今天英專路為界,水源街往東、仁愛二街、仁愛街一帶的新興發展區,也就是現在自來水廠附近,昔日是一大片的木瓜田而得名。

(註7) 據附近常去茶室的洪姓老居民"摳耶"說,「竹竿厝」原只是一條三尺寬的小巷弄。

(註8) 「新五福旅社」真正入口處就設在清水街巷弄內「龍山寺」右鄰,據廟公說,附近還有幾家暗間(無照茶室)在做生意。

(註9) 目前僅可查到「新五福旅社」1979年11月16日開業、「紅紅旅社」1992年1月1日開業至同年3月1日歇業、「大方旅社」1986年1月30日開業至1994年6月1日歇業的登記資料(新北市政府商業登記科提供)。

資料出處[]

蔡寶明,《淡水暮色老人茶》,(淡水社大,2011)

Advertisement